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军心若动,将面临崩溃的局面。

军头们敏锐地发现了士气的低落,他们第一次思考远征洛阳城,失败的可能,于是,他们向李世民提议,班师回长安,以待来日再战。

李世民独排众议,他不不容置疑地说:“今大举而来,当一劳永逸。东方诸州已望风款服,唯洛阳孤城,势不能久,功在垂成,奈何弃之而去。”

为了统一思想,坚定全军的斗志,李世民颁布了一条严令“洛阳不破,师必不还,敢言班师者斩。”

李世民以绝决的态度,表明了必下洛阳的决心。

他知道,城下的唐军虽然难捱,但洛阳城中的王世充,更不好过。

因为,在他攻城的这段时间里,洛阳城内至少有十三批兵将想要出城向自己投诚,虽然全部被王世充发现并斩首。

但从此事就完全可以判断出,王世充现在已是强弩之末,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了。

谁更狠,谁才能活下去。

现在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,李世民坚信自己将笑到最后,

既然硬攻不行,那就改变攻城的方式。

李世民打起了长久战,壕堑战,他重重围困洛阳城,断其粮道,想将他们活活困死、饿死。

李世民说到做到,他在洛阳城外,深挖壕堑,将洛阳围成一个铁桶,比拼谁的命更长,谁才是天命所选的那个真正的唯一。

李世民其实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,因为,他接待了一个东方来的使者,那是窦建造派来的专使。

他带来了窦建德的通告,如果唐军不撤,他将倾巢而来,救援王世充。

这个消息非常不妙。

如果窦建德能到达洛阳,以河北几十万生力军,和王世充里应外合,李世民远道而来,兵又疲弊不堪,完全有全军覆没的可能。

这种无形的压力很快就实质化了。

李渊在长安城中,同样感觉到深深的凉。

他也派遣特使带来了一封密信,催促李世民早日班师。

实际上,在洛阳城围困战开始以前,王世充就已经做了两手准备,他派遣了两路使者。

他们都不负王世充所托,取得了成功。

其中一路,是王文素北上突厥,联合隋朝义成公主的从弟杨善经一起说服颉利可汗,让他派兵攻击李唐的本土。

他们蛊惑颉利可汗说:“昔启民(可汗)为兄弟所逼,脱身奔隋,赖(隋)文皇帝之力,有此土宇,子孙享之。今唐天子非文皇帝子孙,可汗宜奉杨政道以伐之,以报文皇帝之德。”

颉利可汗作为被义成公主新扶植的可汗,本来就需要掳掠财富人口,立威立德。

同时,为了防止李唐统一中原,在群雄之中坐大,也必须牵制李唐在洛阳的攻势。

但颉利可汗缺乏通晓中原情势的领路人,现在得到二人的鼓动,双方一拍即合,立即举兵侵唐。

但李渊长于政治,他虽然一直对突厥卑膝称臣,厚贿他们无数财富子女,但本心上,却对突厥一直深怀戒意,在李世民出征洛阳之前,他就已经提前布好了局。

李唐的军队,养精蓄锐,只等突厥入寇了。

于是,突厥虽然四面出击,但却在每个可能进攻的方向,都遭到李唐军队的顽强抵抗。

颉利可汗感到大事不妙。

他知道李渊已经有所准备,那这一次率军出征的突然性和效果,必然大大降低,他并不是真的要去救王世充,更大的目的,是想趁火打劫,掳掠财富人口。

现在情势非常明显,如果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,就必须要真刀真枪和李唐军队拼命,才可能捞得到好处。

而面对面的消耗战,并不符合突厥一惯的战略和战术。

突厥人的攻击速度明显慢了下来。

这让李渊面临的压力骤减,压力再一次来到王世充头上。

相对于突厥的鞭长莫及,窦建德表现出了真正的诚意。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bycywl.com/txt_0_8ppn6/k6xbjxbt.html

首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

飞飞小说网爱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